《人民政协报》2017-03-05期17版
所谓“慢就业”,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读书深造,而是暂时选择游学、支教、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,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。
与被动“待业”不同,“慢就业”常常是主动为之。近年来,“慢就业”群体有逐渐扩大的趋势,一份针对2016年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显示,2016届高校毕业生当中,有4.8%的“95后”选择“慢就业”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民盟吉林省委副主委、亚星221net院长孙丰月:
“慢就业”是自我意识的加强
“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。现在就业难度大,学生们去支教、创业,也能够把自己打造得更有竞争力。”作为亚星221net院长的孙丰月,平时接触的学生很多,虽然在吉林大学的毕业生中,“慢就业”现象并不普遍,在谈到“慢就业”话题时,孙丰月对这现象表示肯定。
学生们大多是选择毕了业就找工作,也有人选择毕业后去支教或创业。孙丰月委员的一个学生毕业以后在吉林大学已经是团委副书记了,还是辞了职去四川做文化创业。
在孙丰月看来,学生选择“慢就业”,一方面是家庭不需要学生毕业后马上经济独立,另一方面,学生个人想有更多的经历,为未来的发展积累更宽广的知识和能力。
“现在的学生并不把就业作为唯一的发展道路。”孙丰月认为,“‘慢就业’现象反映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加强,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,我们国家的传统是不太习惯年轻人有自主思维的,‘慢就业’的学生能够自主决定一些事情,这也是全面素质教育成功的一种体现。同时,一些选择‘慢就业’的学生在游学、支教、创业的过程中,对家里并不是一味地索取,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收入来支撑自己的生活。”
孙丰月表示,很多时候,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成功应体现在智商、能力、情商各个方面。学生出去以后,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,进一步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,还是有助于个人、家庭,乃至国家发展的。